歡迎登錄泰州人才網!請 登錄免費注冊
中國社工緊缺僅有20萬人 待遇低沒前途不被尊重
來源:泰州人才網 日期:2011-11-10 瀏覽 下載WORD

    《新聞1+1》2011年11月9日完成臺本

    ——社工:急需!

    導視:

    解說:

    18個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我國首個社工專業(yè)人才專門文件。

    字幕提示:

    《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到2015年培養(yǎng)200萬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到2020年培養(yǎng)300萬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的發(fā)展目標。

    解說:

    老年人的護養(yǎng)問題、學生的行為矯正、救災救助的參與,被看作“社會工程師”的專業(yè)社工為何會極度匱乏?

    吳揚:

    還有些可能是為了追求個人的發(fā)展空間,所以選擇離開的。

    解說:

    解決戶口,公務員待遇,一系列利好能否緩解社工隊伍的人才流失?構建一個有困難找社工的社會,我們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

    《新聞1+1》今日關注——社工:急需!

    主持人 張羽:

    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今天我們的節(jié)目要關注一個熟悉的陌生概念。什么叫社工?一聽起來,您可能覺得會很熟悉,因為我們在影視劇里經常看到社工的形象,比如在醫(yī)院當中幫助人度過心理困境的人,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社工,社工在國外還被稱為“社會工程師”,但是如果真較起真來,到底什么叫社工?可能很多人還不明白,社工是志愿者?是街道大媽?是義工?聽起來似乎又有點陌生了。那么社工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呢,我們首先從一條新聞來看起。

    (播放短片)

    聲音來源:《央廣新聞》

    中央組織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部委最新發(fā)布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解說:

    昨天,中央組織部、民政部等18個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在這份7000字的意見當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我國要培養(yǎng)200萬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目前我國的社工數量在20萬左右,這意味著在社工數量方面距離“十二五”目標的實現,我國還缺口180萬左右。實際上對于社工的急需早已經不是新聞。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海市注冊社工人數為1554人,而根據上海市“十二五”規(guī)劃到2015年上海社工總數將達到7.2萬名。在廣州目前的社工數量是2000人左右,而按照到2012年上半年廣州市每個街道至少建成一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目標,按照“一街道一中心”的計劃,這意味著明年廣州將需要8000至10000名社工。被公認為社會工作發(fā)展最早的上海、公益力量發(fā)展位居領先地位的廣州都面臨著社工缺乏的困境,甚至廣州的一些公益組織發(fā)出了有錢都找不到人的感慨。社工緊缺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

    趙蓬奇 中國社會工作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據我現在了解從2008年我們國家開考社會工作師以來,助理社工師和社工師加在一起,現在大約是五萬四千名左右,這樣一個數量應該說距離中央提出的要推進社會工作,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這么一個目標還是有很大距離的。

    解說:

    正是在社工緊缺的背景下,各地關于推動社工發(fā)展的政策陸續(xù)出臺。在北京,今年的社工招考就放寬了招考條件,并且規(guī)定連續(xù)工作滿兩年,考試合格后就可以獲得北京戶口。最終1000個職位吸引來了3.6萬的報考者,36:1的比例,熱度竟然大大超過了之前的北京市公務員招考13:1的考錄比,最終993名新的社會工作者走上崗位。

    趙蓬奇:

    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招收了不少的社工畢業(yè)的大學生,到社區(qū)、到社會工作機構去,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缺口還比較大,還不能滿足社會工作的實際需求。

    解說:

    就在昨天18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加強社會工業(yè)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之中,對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做出一個清晰的界定,即具有一定社會工作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yè)、社區(qū)建設、婚姻家庭、精神衛(wèi)生、殘障康復、教育輔導、就業(yè)援助、職工幫扶、犯罪預防、禁毒戒毒、司法矯治、人口計生、應急處置等領域直接提供社會服務的專門人員。社工服務的社會領域似乎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著社會需求的強烈。但關于社工在一系列利好的政策之外,人們也看到了另外一種新聞的熱度。

    字幕提示:

    我省將聘2萬名大學生“社工”招人不難留人難。

    社區(qū)工作:活重薪低,留不住人。

    張羽:

    明白社工是干什么的了嗎?社工是現代社會的產物,現在中國正處于一個轉型期,城鎮(zhèn)化進程在不斷的加快,這就呼吁著社會管理的改革。社工是現代社會的產物,這個概念也從國外引進來的,我們再從概念上明確一下,社工是指運用專業(yè)、科學的方法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機構和社區(qū)提供專業(yè)化的社會服務,幫助他人達到自己能夠救助自己的目的。社工的工作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年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等等。確實,社工就是從事這樣工作的人,我們也聽聽專家的解讀。

    (電話采訪)

    楊團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社工其實是從國外引進的概念,社會工作者,而且它最早是出自于慈善,出于幫助弱勢群體。社工要能夠整合各個方面的資源,然后去幫助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比如說農民工他們遇到的,在城里頭受人歧視,工資很低,沒有保障,農民工的孩子有什么問題,失能失智的老人用什么方式能夠幫助到他們。需要非常大的隊伍來做社工,我認為最需要的是社區(qū)社工,也就是在街道、居委會、還有村委會,包括農村社工,因為現在人不是單位化,他已經社區(qū)化了,他有很多問題在社區(qū)層面如果能解決好,社會矛盾會減少很多。社工是要有一定政府賦予的公權力的,不能把社工當秘書,不能把社工當志愿者,不能把社工當成居委會的一些助手,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然后就都坐板凳。

    張羽:

    現代社會的運轉,政府不可能包攬一切,因為第一成本太高,第二政府沒有這樣的專業(yè)性,第三效率太低,所以必須需要大量非官方組織和中介組織,和大量為這些組織和政府提供服務的社工人員。我們剛才講到社工首先是來自于他的專業(yè)性,比如說在國外,在成熟社會,在學校里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些不規(guī)范的行為需要矯正。這時候我們我們想到的是什么呢?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要讓老師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國外是由社工來專門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社工有更加專業(yè)的知識,更加專業(yè)的規(guī)范行為。那么在中國社工顯然現在還處在一個起步的初級階段,我們來看看有關專家的分析和評論。曹林,《中國青年報》的評論員說,“我對社工充滿了敬意。這個社會最需要的并不是像我們這樣說這說那高談闊論的人,而是需要專業(yè)化的行動。他們的努力雖然并不宏大,并沒有解決一個宏大的社會問題,卻幫到了具體的人,解決了具體的問題,并在點點滴滴的努力中潛移默化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其實作為社會一員,社會分工的一個角色,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做實事的社會工作者。”

     一方面我們看到是社會對社會工作者的一個急需,巨大的缺口和熱情,但另外一方面,在現實中又有著困境。剛才我們短片中已經涉及到了,有很多已經上崗的社工轉崗、流失,這是因為什么原因呢?我們看也有人進行了評論?!侗本┣嗄陥蟆返脑u論員張?zhí)煳嫡f,“開設社工專業(yè)碩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這些措施固然很好,但當前社工需要“低限”的支持。比如足以維持體面生活的收入、得到所服務社區(qū)的理解和接納,根據社區(qū)需要自主工作的環(huán)境等等。”

    一方面是社會對社工的急需,而另一方面社工發(fā)展又面臨著現實困境。怎么辦呢?繼續(xù)看我們的節(jié)目。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2010年6月26日

    新聞片中聲音:

    要對吸毒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提供心理咨詢輔導治療康復建議外,還要幫助決心戒毒的困難人員解決生計問題。

    字幕提示:

    2007年9月1日

    新聞片中聲音:

    在家庭危機即將全面爆發(fā)的時候,彩虹家園坊的社工找到了小陳媽媽,并請她去參加培訓。

    字幕提示:

    2011年1月12日

    王秋俐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社會工作部:

    因為貧窮他很自卑,對生活失去信心,這只有在跟他溝通的時候才會發(fā)現,因為畢竟是干臨川的,如果發(fā)現這個問題要開導他。

    解說:

    戒毒,孩子教育,包括病人關懷,社工的身影頻頻出現,也因此人們將之稱為“社會工程師”。對于曾經的協(xié)和醫(yī)院社工王秋俐而言,除去對病人的心理撫慰、專業(yè)協(xié)助等等,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對醫(yī)院職工的幫助,這樣的專業(yè)技能要求顯然很高。

    王秋俐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原社會工作部社工:

    去跟病人病人能夠溝通,應該是要有心力學的這種標準,跟病人去交談,他問很多問題,你要沒有醫(yī)學背景,你不知道如何回答他。

   解說:

   多年從事社工工作的王秋俐認為目前的社工人才培養(yǎng)也有需要改進的空間。

    王秋俐:

    我們也帶了一些專門學社工系的實習生,但是他到臨床,他無從下手,他不知道怎么去跟病人交談,幾乎沒有專業(yè)知識,所以他在看病例的時候,他完全是白紙一張,醫(yī)療的救助,他根本沒法判斷。

    解說:

    今天我們的記者來到了北京市西城區(qū)睦友社會工作事務所,這里是西城區(qū)社會工作者聯(lián)合會下屬的5個社會事務所之一。成立于2009年的這家事務所目前有3名人員,為一家老年人公寓提供心理、情感關懷等服務。聽起來類似護工的簡單工作,在被服務對象眼中卻認為大不相同。

    盧賓 北京市西城區(qū)銀齡老年公寓行政部主任:

    我們是2009年的10月份正式接觸社工,之前沒有,之前社工的工作是由我們比如護理人員或者辦公室的人員來完成,但是從專業(yè)性來講肯定比他們要差很多。(社工)他們工作很不錯,而且專業(yè)性強,他們跟老人接觸非常融合,也很順暢。

    解說:

    而對于社工隊伍而言也同樣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

    李璐齡 北京西城區(qū)睦友社會工作事務所社工:

    大學學的時候,可能本科的時候完全學社會工作,專業(yè)所有大的課程,但是在社會工作下面有很多分支,比如像青少年、老人、殘疾人,但對于這些方面知識我們現在是比較缺乏的。

    解說:

    針對需求和提供之間的問題,從事過社工調查研究的北京市朝陽區(qū)職工大學招生辦主任白新睿建議,“社會工作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和社會閱歷,即便是有著專業(yè)資質的大學生也很難在兩三年內勝任工作。高校應建立專業(yè)事件基地,將就業(yè)工作關口前移,讓傾向社會工作大學生提高崗位適應性,提高大學生社工的崗位匹配度”。

    張羽:

    社工需要專業(yè)背景,其實在我們國家設立社工專業(yè)的大學并不少見,畢業(yè)的學生也不少,但一位老師告訴我說,這個專業(yè)的學生80%從畢業(yè)那天起就已經轉行了,而在社會當中現實所招來的社工大學生,他們的專業(yè)又是五花八門,這種錯位可以說讓現實并不樂觀。我們來看《中國社會工作藍皮書》說,“目前我國獲得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的僅有2萬4千多人,大部分是非專業(yè)或者半專業(yè)人員,仍然面臨社會工作人才總量不足,專業(yè)素質不高的問題,同時對這項工作社會認知度低,也阻礙了我國社會工作的發(fā)展”。

    那么在發(fā)達國家可以說社工是踏入尋常百姓家的一個工種,經驗已經非常成熟了,在我們國家的香港有人甚至這樣說“從搖籃到墳墓都離不開社會工作者的服務”,那么在香港應該說社工的培訓、發(fā)展專業(yè)制度已經非常成熟了。我臺香港站的記者史可為自小就在香港成長,下面我們就連線史可為,來了解一下香港社工的狀況。史可為你好。

    史可為:

    張羽你好。

    張羽:

    史可為首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在香港社工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史可為:

    好的,其實在香港可以說一般的民眾對于社工也并不陌生,我們從小到大就有一個概念,你遇到什么你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能找社工去幫忙。我們在很多地方也能看到社工的身影,包括我們在每一個學校里面都有一個駐校的社工,比如說老師看到學生出現了包括在情緒或是行為上出現的問題,他們也會找社工幫忙跟進,看那個學生是受到了家庭或是一些朋友、同輩間的影響出現問題,從而可以提供一些援助。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知道香港的人口也非常密集,很多時候也出現一些家庭的問題,比如說出現家庭暴力行為的時候,除了警察會立案調查之外,同時他們也會跟社工去合作,看看到底那個家庭是哪一方面出現問題了,是經濟上的問題,或者是他們居住的環(huán)境出了問題,從而找出問題的根源,然而也可以透過聯(lián)系到各個不同的政府其它部門給他提供不同的幫助,從而可以避免再有一些比較嚴重的悲劇發(fā)生。此外,我們在香港也有一些非官方的志愿組織和機構,同時也會在不同地區(qū)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也會透過社工在那些地區(qū)為一些年輕人或者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有益身心的活動。包括我快要結婚時候,也可以去找一些社工提供一些婚前輔導。可以說社工在整個香港來說,對整個社會生活健康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張羽:

    史可為現在來看的話,社工已經深入到香港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在專業(yè)化培養(yǎng)方面有什么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呢?

    史可為:

    香港的社工大概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走上了專業(yè)化,大概到了90年代初,香港政府定了一套香港社工的注冊制度,目前香港有7家高等學校都有提供社工專業(yè)培訓課程,在每年都會有幾百名的畢業(yè)生出來當社工。目前來說全香港有16000多名注冊的社工,他們在各個方面也會提供一些不同的服務,其中包括有一些大學畢業(yè)生他們會在政府部門從事社工的工作。的確,如果在學生出來能到政府里面當社工,他們的工資每個月能拿到19000多港幣,對一般的大學畢業(yè)生來說是一個挺不錯的學生,所以現在也看到不少的學生在選大學專業(yè)的時候,也會選社工這個專業(yè),可以說現在社工也是一個挺搶手的一個專業(yè)。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除了政府以外,剛才也提到了香港也有不少志愿組織和非官方的組織,也會提供各個方面的服務,他們對社工的需求也是非常大??梢哉f在大學畢業(yè)出來,你當社工是不愁找出路,他們找工作也不難。同時,另外一方面,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香港一般的民眾,其實多年以來他們已經對社工這個工作已經有非常的認同,對這個工作也非常的尊重,可以說也能吸引到不少的年輕人,他們如果有這個理想去為社會服務,他們也會愿意去投身這個工作和專業(yè),也會讓整個香港在社工行業(yè)上面能不斷有人才,人才流失程度也不會像其它地方一樣有一個比較高的流失率。

    張羽:

    我們稍后再繼續(xù)探討。剛才我們聽到了香港的狀況和經驗,反觀我們內地,一方面我們缺少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即使現在已經在崗的社工也面臨著大量的人才流失。

    (播放短片)

    解說:

    李璐齡,這個25歲的女孩到今年已經從事社工工作3年了。2009年,剛從大學社會工作專業(yè)畢業(yè)的她,正好趕上北京開始招聘大學生到基層工作,因此她的第一份工作就來到了北京中關村街道辦事處,成為了一名社區(qū)工作者,但在那她只待了5個月。

    李璐齡:

    因為我記得剛開始的前兩個月就已經流失掉3到4個同事了。

    記者:

    那他不是還沒拿到北京戶口?

    李璐齡:

    對,他寧愿不要那個戶口,因為他真的覺得沒辦法發(fā)揮自己,他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解說:

    除去對于工作價值的疑問,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收入。從當年的工資待遇只有1300元,到最后選擇現在的工作成為一名專業(yè)的社工,李璐齡的收入依然不高。

    李璐齡:

    除去所有的四險一金之后是2600左右,然后租房去了我非常大部分的錢,租房的錢就是1600。

    解說:

    一方是熱烈的需求,一方卻是有些冷淡的加入,實際上我國大量的學校都設有社工專業(yè),但是很多人畢業(yè)之后卻離開了本行,加入了其它職業(yè)。流失,從走出校門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而在加入社工隊伍之后的流失也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關注的話題。

    李志英,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她主持的課題組2010年對北京市70多名大學生社工展開調查,結果顯示,85.2%的大學生從業(yè)時間為半年到一年,9.8%的人從業(yè)半年以下,只有4.9%的人從業(yè)一年以上。

    李志英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最主要的就是他的工資沒有一個正常的調工資的機制,這次調完了下次什么時候調,不知道,只是許諾了每年漲50塊錢。

    解說:

    在李志英教授看來,只是錢多也并不能保證這個崗位的穩(wěn)定性。2009年,上海浦東新區(qū)金橋鎮(zhèn)開全國先河,以最高十萬元人民幣的年薪公開招聘社工,引來近百名競聘者報名,一名外企白領最終從百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內首位高價的社工。然而不到兩個月,這名高價社工就悄悄的辭職了。

    李志英:

    中國的知識分子歷來是比較重視社會地位的,我做這個職業(yè)將來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前途,我會有一個什么樣的發(fā)展,我能夠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地位,這個問題現在不明朗。

    解說:

    自我認同低、社會認同低,這被很多專業(yè)人士看作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而如何破解它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吳揚 北京西城區(qū)睦友社會工作事務所副總干事:

    很多社會工作者、一線的社工愿意堅持下來,很重要的原因一個是他專業(yè)的理想,還有他對于社工專業(yè)價值的認可,能夠支持他走到現在,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張羽:

    我們看社工人才流失主要是三個原因,第一是待遇低,第二是工作沒有前途,第三覺得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我們來看相關人的評論。魏英杰,專欄作家說,“生活中接觸過不少社工,該領域的問題確是是人才匱乏。專業(yè)人員因報酬低、工作辛苦、不會想到社區(qū)服務,未受正規(guī)訓練或不具社工精神的人又難以發(fā)揮社工的社會作用。社工群體應該從民間組織發(fā)育而來,目前的社工更多是社區(qū)工作者,即吃財政飯的政府工作人員。這個問題不解決,專業(yè)人才還是難以深入基層”。連鵬,專欄作家評論說,“中國處于社會轉型其,政府不可能包辦一切,需要大量社工從事社會服務,改善民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的生活。不過,政府僅給予政府支持,是無法把社會工作做好的。社工畢竟是以后以人為本,為人服務,也需要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所以應該盡量獨立于政府,避免行政的僵化,逐步走向真正的職業(yè)化”。應該說增加一個社工,這是社會理療師,是社會工程師,也是增加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幸福的砝碼。

    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新聞1+1》。

下載 中國社工緊缺僅有20萬人 待遇低沒前途不被尊重.doc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